一探西岸艺博会:关于性别与身份的表达空间
尽管身份与性别认同的话题在不少国际艺术家的作品中都有非常显眼的展露,但在过往很多的展览和艺博会中,我们很少大量地观看到这些议题,也因种种限制而极少正视和讨论。
就和前8年一样,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除了在艺术圈内引起轰动之外,也吸引了公众对当代艺术的关注,将他们或深沉、或前瞻的作品带到了每一个观众面前。今年,来自世界不同地区逾百家顶尖画廊与机构仍在西岸艺术中心重聚一堂,集中展示着国际前沿艺术家的创作,也以此呈现当代在更大的国际范围内进行交流的必要性。
Sahara Longe, Just Leaving, 2022
Oil on linen
240 × 180 cm
Timothy Taylor 泰勒画廊
当我们终于踏入今年西岸艺博会的现场,深入观看这些艺术家在作品中探索的内容:身份、性别、流动性和永恒,无论是国际一线画廊的群展或个人展览,和这些社会议题密切相关的作品被多次纳入了不同的展位和各自的创作语系之中。如乔斯林·沃尔夫画廊带来了刚参与本届威尼斯双年展的米利亚姆・卡恩(Miriam Cahn)之作,泰勒画廊也挑选了刚于伦敦结束个展的撒哈让·朗(Sahara Longe),立木画廊带来了尼可拉斯·贺罗伯(Nicholas Hlobo)个人展、阿尔敏·莱希则呈献了吉尼西丝·特莱敏(Genesis Tramaine)的个展。
NICHOLAS HLOBO, Umbalisi, 2022
acrylic and ribbons on linen and cotton canvas
39.37 × 59.06 × 1.9685 inches
Courtesy the artist and Lehmann Maupin, New York, Hong Kong, Seoul, and London
Lehmann Maupin 立木画廊
当我在直面这些身份议题的作品时,一种讶异,或说一种深思萌发了出来,这些问题既是艺术的也是社会的,既是个体的又是普世的,它们呈现着一个包容的艺术世界,呈现出自我认同和呼吁自由的作品,还有背后“后身份主义”的人。这让人不禁想问,国际艺术市场的性别环境正在发生改变吗?商业艺术博览会是否为说服我们这样做提供了充分的背景?或者再落到细微之处,当我们在观看作品的时候,我们应该看到什么,如何理解?
踏入西岸艺博会A馆的主画廊单元,里森画廊、佩斯画廊、大田秀则画廊、高古轩画廊均于熟悉的展位呈献最新之作。在里森画廊的群展中,无人能错过哥伦比亚艺术家奥尔加·德·阿马拉尔(Olga de Amaral)金光闪闪的雕塑《D村》(Poblado D,2014)。作品显然很温柔,富有质感的表面是一件由涂上石膏、颜料和金箔的细小方形亚麻布块组成的网格,再对织物进行覆盖、缝制、编织、修整的过程,以此打造出富有编织感的图案和结构。上色和镀金的布条以几何和流线型的方式罗列并拼接起来,而很显然,艺术家身为女性之身份在作品背后凸显出来,在细密的手工编制作品中,对时间流逝和大自然秩序之下人类活动的思考。
Olga de Amaral, Poblado D (Detail), 2014
Linen, gesso, acrylic and gold leaf, 200 × 100 × 2 cm, 78 3/4 × 39 3/8 × 0 3/4 in
©Olga de Amaral. Courtesy Lisson Gallery
而尼可拉斯·贺罗伯在立木画廊呈现的个展,则呈现着他将丝带、皮革、木材和橡胶碎屑等触觉材料融合并编织在一起,创造出看似简单又涵复杂意味的混合装置。仔细看去,每种材料都与文化、性别、性别或种族认同有着特定的关联。这些作品共同创造了一个复杂的视觉叙事,这些令人回味的拟人化图像和隐喻性的材料,则阐明了艺术家在其南非遗产背景下的多方面身份——尼古拉斯在自我发现与创造的主题下探索着种族、性别和身份的交叉点,将长久以来带有性别偏见的绘画实践(历史上一直由“男性艺术天才”主导)与工艺实践(常被贬入家用的、“女性化”的领域)相融合来进行创作,让人感到熟悉、陌生而又古老。
NICHOLAS HLOBO, Ingqimba yokukhanya esisiqalo, 2017
Ribbon and leather on canvas, 180 × 100 cm
在乔斯林·沃尔夫画廊带来的作品中,参与今年第59届威尼斯双年展“梦想之乳”的米利亚姆·卡恩的作品,始终很难不让人侧目。她的作品受到女权主义强烈影响,因而关注身体的裸露(Nudity),将身体置于艺术创作的核心,这不但是她创作的主体,也是媒介。在本次画廊的展位上,带来了她若干幅杰出的油画作品和纸本作品。这些画面通过对暴力、战争、压迫等场景的刻画,提醒着我们:生命是一种以身体为媒介,以出生为起点,以死亡为终结的体验。而其中个人和社会的欲望和经验的碰撞,让简单的笔触和色彩组合而成的背景蕴藏着出巨大的能量,也让那些被埋藏于色彩之下的情绪得以彰显。
米利亚姆・卡恩(Miriam Cahn)
mit kl. gepäck flüchten, 9.5.06(带着小行李逃离),2006.5.9
布面油画,130 × 105 cm
图片由艺术家及乔斯林·沃尔夫画廊提供
而泰勒画廊带来的女性艺术家撒哈让·朗,则惯以水、动物和自然为背景,营造出文艺复兴式的氛围。这也正如她的许多油画作品一样,通过故意彰显富有表现力的笔触、精心的构图和华丽的色调,将黑人女性的形象纳入艺术史中去。
泰勒画廊“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展览现场,2022
图片由泰勒画廊伦敦/纽约提供
阿尔敏·莱希画廊带来的吉尼西丝·特莱敏,作为一位表现主义虔诚画家,她的作品融合了20世纪80年代纽约涂鸦艺术,以及周日清晨教堂礼拜的画面。来源于日常生活的场景,最终唤起对过去生活的回忆和未发现未来的一瞥,这些抽象人物肖像作品超越了性别、种族和社会结构。
Genesis Tramaine, Thank God for Breath, 2022
Acrylic, oil pastels, oil sticks, the Holy Spirit
122 × 183 cm/48 × 72 in
©Genesis Tramaine -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Almine Rech
Photo: Charles Roussel
Almine Rech Gallery 阿尔敏·莱希
霍夫肯画廊则呈现美国艺术家蕾切尔·威廉斯(Rachel Eulena)新系列作品。她以繁复的拼贴,结合画布和绳索、布料和颜料,威廉斯打造出挑战绘画和雕塑边界的物件。她将画布本身转变为一种媒材:先在布面上绘画,然后将其切割成碎片。在拼贴中,还有各式的布料和绳索,威廉斯将画内框的空白处给填满,打造出独一无二的视觉构图,并绘画于其上。它既像是绘画又像是雕塑,因其媒介,也成为纺织艺术的一种,作为是历史悠久的传统,特别是非裔美国族群的群体记忆——如果威廉斯复杂的构图唤起抽象表现主义的直觉自发性,而简单的构图便让人想起色域绘画。这两项艺术运动中,男性都占了主导地位,但在蕾切尔·威廉斯的作品中,则有一种经典的另类女性视角。
蕾切尔·威廉斯,盖白,2022
Xavier Hufkens 霍夫肯画廊
很显然地,本届西岸艺博会主画廊单元呈现出越来越多和手工艺品中的纤维和布料作品,通过色彩、肌理、图像、针线,透过眼花缭乱的激荡创造出动感和活力,它们往往来自女性和第三世界国家的艺术家,它们的创作和展现,也以他们的身份传递出对周围环境和社会议题的一种发声。我们无法否认的是,经济和政治结构塑造并启发了当代艺术家的艺术。随着身份和性别认同逐渐成为社会主流议题,当下艺术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继续挑战造成既有的二元论桎梏,无论是性别、身份或是种族,才能最终以积极和前瞻性的方式诠释和表达社会中的种种问题,并找寻到解答之路。
⬆️ artnow VIP LOUNGE|“Forum艺谈”日程安排
⬆️ AI PLAZA现场单元
“太湖”
2022.11.10-2023.1.8
荣宅
“她们与抽象”
2022.11.11-2023.3.8
西岸美术馆丨展厅03
“沙径”
2022.11.11-2023.2.26
西岸美术馆丨展厅0
“他是谁?”
2022.11.10-2023.2.12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路德维克·恩科斯”
2022.11.7-12.10
池社
“感性对话”
2022.11.9-12.18
碧云美术馆1、3号展厅
“静物”
2022.11.9-12.18
碧云美术馆2F MEME空间
“郑明河:暗游”
2022.11.12-2023.2.5
上海外滩美术馆
“乌雷:无量之物”
2022.11.13-2023.3.12
昊美术馆(上海)二楼
“徐震®:走神”
2022.11.8-2023.2.5
香格纳上海
“移花接木——贝唐·拉维耶”
2022.11.13-2023.01.08
成都复星艺术中心
“缓存在”
2022.10.18-12.4
第四届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
浙江美术馆
“鱼刺”
2022.11.11-12.10
上海当代艺术馆艺术亭台
“形同陌路的时刻”
2022.11.05-2023.01.15
AIKE艾可画廊
采访/撰文/编辑
设计
图片提供
陈元
Rina
西岸艺博会